在疫情中坚守初心,在防控中担当使命
2022年8月15至16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赖森发在深圳市龙岗区天安数码城核酸检测点作为志愿者协助工作人员开展日常核酸检测任务。
时隔一学期再次站上疫情防控志愿者的岗位上,感慨万千。记得上一次是与长安大学共同抗疫的前线,如今是同家乡抗疫的前线,分配的任务也是在学校未做过的。得知社区义工组长分配给我的是检查场所码、维持秩序的任务时,自己确实没什么感觉。等到真正踏上岗位的时候才知道是件很考验人随机应变、人际交流能力的任务。
组长告诉我要注意检查场所码,不是健康码。有些居民为了方便就随便拿个健康码来糊弄工作人员。其实场所码有时与健康码有时是不一致的,作用也不同。场所码主要用来证明公民在近期没有去过疫情的高风险地区(社区核酸点明确规定不为黄码人员做核酸),而健康码主要证明公民属于疫情期间的健康人群,并且还可以查看公民有没有接种疫苗、疫苗的接种进度等。眼尖的义工组长给我做了个示范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出示健康码的居民,教我以画面背景来区别两种码的特征。在我独自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居民都是有素质很配合工作的,但也有少部分不是特别配合工作。就比如有个大哥拿他手机在我眼前一晃,直接忽视我向前走去,我礼貌地叫住他在扫一下场所码,他还信誓旦旦的说上次健康码怎么行啊这次就不行了。虽然我很尴尬但他最后还是扫了场所码。还有的大爷大妈出示核酸检测码给我,有的我帮忙简单操作一下再扫场所码就可以过了,但有的大爷大妈连银行卡都没绑定,实名验证都还未通过导致场所码就出不来。也许是之前的义工见大爷大妈年纪大了为了方便他们就让他们过去了,但总是这样就算我不认真查总有一天会有其他的地方会认真查,这不更加麻烦吗?与其为未来设下障碍不如尽早解决。最后这些大爷大妈都被引导到义工组长那里解决了。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是一位瘦瘦的身高也不高的中年先生,扫码的时候他的双手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地抖。就上前来小声和我说:“小兄弟你能帮我扫一下码吗?我老是扫不到。”我接过他的手机但他的双手还是控制不住的抖,我帮他扫完之后他接过手机说:谢谢哈。我看着他向前走的背影,垂下的双手仍然是不受控制的抖。我虽然表面看起来很平静但内心已经翻天覆地,震惊的同时为他感到遗憾。
工作过程中,义工组长说不用老站着检查也可以坐着。但我觉得坐着检查实在是不太方便而且也怪怪的,大家都走过来出示手机,自己站着的时候感觉更心安理得一些吧。但人少的时候我还是休息了一下等到高峰来我还是站起来,一边检查场所码一边维持合理间隔去了。
疫情防控注定是一场持久艰苦的战斗,无论如何也不可盲目大意。虽然工作过程不是一直很顺利,但我相信为了我们尽早打赢抗疫的战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供稿、供图:赖森发
工作过程